综合新闻/VIEW
主页 > 综合新闻 > 综合简报 >
立德树人担使命 兴教强国勇作为
发布时间:3/8/2021  ▏阅读: 1625 次

立德树人担使命 兴教强国勇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和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

2021-03-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引发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饱含深情、催人奋进,让广大干部师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近平总书记为教书育人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海南省教育厅党委常务副书记、厅长曹献坤表示,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海南教育系统将牢记嘱托,深学细照笃行,忠诚履职尽责,加快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奋力谱写海南自贸港教育新篇章。”

  “教材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表示,在百年再启航的新征途上,我们将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充分发扬几代人教人70多年来辛勤耕耘、接续奋斗的职业精神,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理念融入到基础教育教材和教育图书编研出版的方方面面,努力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切合广大师生、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教育的向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已从教30多年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中宏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备受鼓舞和鞭策,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表示,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

  讲好中国思想、中国学术、中国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要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这引发了教育系统的强烈共鸣。

  “中国学者要讲述中国思想、中国学术、中国制度,还要发出中国学派的声音。”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孟育耀说,作为学者,既要了解海外相关研究的前沿,又要展示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主流话语体系,凸显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薛熠看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摆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人面前的最大命题。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国家、社会,教师的科研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攻关,同时要以科研反哺教学。”

  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首届天津市杰出津门校长、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镇尧舜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朱静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的讲话内容传递着“念之再三,铭之肺腑”的民意温度,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标准指南”。“我们将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时刻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领教师思想,激发新担当,呈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同样让合肥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方冬玲深感振奋与鼓舞:“合肥师范学院是一所本科师范院校,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陶行知研究会和学校‘学陶馆’作用,学习并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师资,努力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体师生主动请战投身抗击疫情各条战线,全体教师坚守工作岗位,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同济风格、专业卓越”的公共卫生领军人才而不懈努力。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博士党支部书记王星表示:“未来,我将在伟大抗疫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并带领全体党员树立远大目标,积极投身到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去。”(统稿:本报记者 禹跃昆 采写:记者 刘晓惠 尹晓军 胡航宇 施剑松 孙军 徐德明 方梦宇 程墨)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潘惠丽:

补齐教育短板建设海南自贸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教育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长远发展办好基础教育非常重要。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基础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普及教育,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着力推动优质均衡、普及普惠上下功夫,促公平、提质量、保底线。我们要努力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高中新课程改革为抓手,补齐基础教育短板,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本报记者 高毅哲 采访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

 增加政策供给解决教育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对于我们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满足群众入托入幼的需求方面,我们跟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还需要不断增加政策供给去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还着重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将深入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加大教师培养的投入,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同时,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本报记者 刘博智 采访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

按照“四为”方针培养创新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通过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中,人才是根本。我们必须按照“四为”方针的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牵引,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创新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视,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秉承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水平并举,做到育人上立德树人为魂、理念上与时俱进为先、学术上博专结合为本、方法上研教融合为要,为培养德才兼备、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报记者 高毅哲 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

扛起为民服务的担当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系统的行政干部,我将努力扛起为民服务的担当与使命,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聚力落实新发展理念,胸怀大局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坚持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聚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淮安发展提供更加全面、更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把优化教育体系结构作为重要任务,着力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相匹配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推进建设成果系统集成,形成淮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满园春色。(本报记者 刘琴 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三峡旅游职院科研与督导处处长杨德芹:

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承载着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任,承载着中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创新精神的培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的教育。我们希望:国家层面,要加大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经费支持力度,要抓好顶层设计,与评价改革、劳动教育统筹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学校要认真推进素质教育,把研学旅行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实时安排。(本报记者 林焕新 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马晖玲:

为西部培养一批高质量农业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讲到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作为来自西部高等教育领域的人大代表,我特别关注西部农业院校的“双一流”建设。西部地方农业院校在生态保护、服务地方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其“双一流”建设相对滞后。对此,我希望在“十四五”期间,能够给予西部农业院校“双一流”建设政策倾斜;适当增加“双一流”建设数量,设立省部共建“双一流”院校和学科;在国家级人才、创新团队、项目申报、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地方院校与部属高校相同的支持政策;建立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分类评价机制。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西部区域特色的世界农业一流学科,为西部培养一批高质量农业人才,加快攻克制约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卡脖子”技术,使西部地区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跨越发展双赢。(本报记者 唐琪 采访整理)